东北网8月2日讯(杨小会魏伯勤于永吉记者那鹏翔)“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发芽。”
这是世代生活在黑土地上的百姓中流传的一句顺口溜。
在粮食连年增产的同时,黑土区黑土退化问题日益凸显。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提出:坚决打好原生态、蓝天、碧水、净土、美丽乡村“五场保卫战”。扩大轮作休耕面积,提高耕作组织化、规模化水平,保护黑土地。
黑土地的“黑”没有替代品,来之不易,失之难存,需要休养生息的不仅仅是黑土地,而是孕育黑土地的生态环境。
面对黑土地逐年变薄变硬变瘦的严峻现实,克山县作为全国生态示范县、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县,转换发展思路,悄然打响一场没有硝烟的净土保卫战,并探索出了“可复制、可推广、可落地”的“克山模式”。
蚯蚓回来了保卫战序幕开启
7月24日,记者一行在克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柴斌的带领下,来到仁发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田中。柴斌俯身抓起一把黑土,攥了一下又松开:“你看,这黑土非常松散,保护得非常好。”
保护黑土还能增收,让农民的心气也提了起来,多年不见的农家有机肥又现身了。“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你看,土地‘暄乎’了,有养分了,蚯蚓都多了。”新兴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告诉记者,以往,养殖户将畜禽粪直接堆到路边,严重影响环境。现在,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给了机会,地里用的都是有机肥,这是变废为宝。
“种出的马铃薯、大豆品质好,就能卖上价,一斤能多卖不少钱。”黑龙江新兴实业集团执行董事宋金贵说,农民实实在在得到好处,用有机肥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依托品质和品牌优势,克山县已被确定为上海市唯一的马铃薯主食化农产品供应基地。年销售上海市场大豆、马铃薯达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
“收入提高了,秸秆不烧了,化肥越用越少,作物种类越种越多,保护性耕作技术正改变着克山县的农业生产方式。”
克山县委书记刘国文很有感触,“黑土地保护是国家大计,也关乎民生福祉,只有统筹算好生态账、产业账、民心账,做好顶层设计,才能下好乡村可持续发展这盘棋。”
院士做“智囊”新技术保驾护航
七月的黑土地雨水较多,在新兴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马铃薯地边,雨后的秧苗充满生机。合作社负责人现场拔出了一棵马铃薯秧,上面生长的马铃薯数量多,“颜值”高,不仅外皮如蛋壳般光滑,几乎不沾泥,而且大小形状相近,像一串水果般诱人。
曾经的“农把式”,现在又有了新身份,黑龙江新兴实业集团执行董事宋金贵夸起了自家的宝贝:“我们克山的马铃薯品相好,茎大饱满、薯形整齐、极少退化、品质优良,不仅种得好,卖得更好。”宋金贵说话有底气,是因为他们的耕地已经列入黑土地保护利用示范区,经过持续养护,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今年他们的目标是“种植状元”。
土地变“肥”,农民增收,离不开科技“智囊”引路。在县委书记刘国文的指引下,记者一行来到了设在克山县的全省首家黑土保护院士工作站。现代化的办公区域和专家公寓,为院士及其团队提供了优良的科研和生活条件,科研成果“近水楼台”应用在克山,提升黑土保护技术层次。
刘国文介绍,年,克山县经多方努力,建立了引进国内唯一研究黑土保护利用工作的中国工程院刘兴土院士及专家团队,形成了以院士工作站为龙头、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为支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为承接的黑土保护工作服务体系,重点开展耕作栽培、质量提升、农药减施、肥料利用等地力提升试验示范,着力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依托全省首家黑土保护院士工作站,我县将重点开展黑土保育、土壤养分平衡、节水灌溉、旱作农业、保护性耕作、水土流失治理等技术攻关,集成组装一批黑土地保护技术模式。”刘国文说,年,该县承担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整建制试点县项目,深入探索黑土保护利用模式,以实现项目区耕地地力提高0.5个等级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耕作层厚度达到30cm以上的目标。
为土地“加油”每一场都要打硬仗
如何让宝贵的黑土地资源实现绿色循环利用,实现粮食产能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克山的答案是:“保护”与“治理”并用,攻坚克难,打好每一场硬仗。
“黑土保护起初并不顺利。”克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柴斌坦言,转变农民观念最重要,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没有他们的配合,再好的措施都无济于事。在动员引导方面,该县对合作社逐个做工作,不仅讲清对待黑土地不能“吃干榨净”的意义,还和农户掰指头细算土地保护的经济账、长远账,保证不会让农户吃亏。
观念之外,成本控制、设备短缺也是个大问题。据介绍,通过项目支撑、财政补助的方式,该县将农业补贴资金与黑土保护挂钩,将农业综合开发、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高效节水增粮灌溉工程、土地整理等项目整合打包集中投向黑土保护区,三年来,累计投入黑土保护资金达2.95亿元,有力支持了黑土保护利用工作深入开展。
“重用轻养”是导致黑土地质量下降症结所在,如何让田里再次“黑”起来?
克山县创新开启综合治理模式和耕作保护模式,以防止水土流失为重点,大力实施小流域治理、土地平整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依托作为全国首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县优势,实施动力中耕、机械收获、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种举措,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突出生态优先、综合治理,坚持轮作为主、休耕为辅,探索建立种地养地相结合、生产生态相协调的耕地轮作和休耕制度。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克山在净土保卫战中交出一张靓丽成绩单:落实农作物轮作65.3万亩,面积在全省领先;落实水稻休耕亩,被确定全省耕地轮作试点县;农业“三减”高标准示范面积达到28.5万亩;推广“一主多辅”模式,被确定为全省耕地轮作试点县。目前,黑土耕层厚度比“十二五”期间提高1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