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新闻网8月4日讯(包志强)克山县河北乡的“名人”多,10年以上的上访户达到了17人。贫困家庭比例高,全乡户贫困家庭,在克山县排名头。其中新农村一个村的贫困人口数就超过了其他乡镇总数。据统计,全乡户人口,走出户,在家的户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残。
全乡走出去三分之二的人口,原因其实再简单不过,穷。河北乡的年轻人穷得都不好找媳妇,只有外出打工,才能改变现状。
因为穷,上访的人才多。只有上访才能得到补贴和重视,这成了河北乡很多上访户的“共识”。
以往的河北乡政府,门卫平均每天最少四人值班。严阵以待的局面,让很多干部无心工作。而解决的办法,往往都是大米、白面加豆油,问题不但没解决,反而越来越严重。
很多上访户尝到了甜头,有理访也变成了无理访,而干部点头、哈腰加问好的局面,让上访户越来越“得寸进尺”。现任乡长邱廷权上任第一天,还没坐稳凳子,上访的人就挤满了门口。
要政策、要资金、要土地……要啥的都有,只要你不答应,马上就上访。邱廷权告诉记者,当时河北乡的办公室没有一间门是开着的,都是锁着门办公,因为只要你开门,就有人要跟你谈。党员干部也害怕得罪人,一听说解决问题或者下派处理问题,不是请假就是不执行。
“解决上访问题的关键是干部执行能力。”为此,河北乡组成了专门的上访调查小组,对全乡所有上访群众反映的问题,逐一分类,并按照国家及省市政策法规,有理访的全部给予解决,无理访的按照条款规定给予驳回,并取消补贴政策。同时,出台了《关于如何面对上访问题专项解答》以及《上访群众疑难问题处理意见》等措施,对于不作为干部,一经举报立即停职处理。
为了强化干部作风建设,河北乡以“最多跑一次”为抓手,集中开展村干部“小办公、大服务”行动,实现无论节假日村委会都有干部值守,并及时做好《便民服务记录本》登记;村主要干部每周固定1-2天集中办公,充分实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同时,全乡实行干部实绩评议工作,完善干部竞速履责“红黑榜”管理制度,通过组织实施一年两次对党员干部阶段性工作进行实绩测评,设立优秀干部“红榜”,问题干部“黑榜”,严厉推进干部的“能上能下”。
一系列举措让党员干部树立了信心,能者上的局面,让群众与党员干部的心拉得更近了,矛盾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如今,河北乡17名常年上访的人员,全部签署了调解协议,全乡实现了零上访,解决问题和满意率达到了%。
有着16年上访经历的老上访户付玉武告诉记者:“几天前下雨,雨还没停,村里干部就带着人帮我把房盖全部换成了彩钢房盖,很多人衣服都湿透了,但是一口热水也没喝,咱要是还给人家添麻烦,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用河北乡党委书记王再柱的话说,解决上访问题并不是重点,只有让百姓过上富裕的日子,才是党员干部的最终目标。
河北乡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带动百姓致富,全乡通过大型合作社带动,户群众以扶贫贷款模式,加入合作社,合作社以保底分红使得贫困户户均收入元以上。同时,河北乡通过建设家庭农场,采取认筹的方法,城郊村的7亩地认筹后,收益达到了34.5万元,户均收益在0元以上。依托村屯组建的机耕队,带动贫困家庭51户,户均增收元以上。
如今,很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都回到了河北乡,因为在这里,有创业的机会,良好的政策条件。河北乡户贫困家庭,已经脱贫人数达到了户,预计年底之前全部脱贫结束。
河北乡通过改变党员干部执行能力,切实解决了村干部工作效率不高、责任心不强、风气不正、工作能力不强的问题,最关键的是通过干部队伍的建设,精气神足了,干工作的动力更加充沛,形成的合力,让河北乡走上了脱贫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