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茜是家中的独女,父母事业繁忙,她由爷爷奶奶带着长大。小茜这孩子从小抵抗力就不好,老生病,这次断断续续地感冒了近一个月,还出现了脱发、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不振的现象。孩子的妈妈本能就觉得不妥,趁着务工间隙医院。
小茜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极其容易出现微量元素缺乏的现象,因为该阶段的孩子容易挑食,且代谢旺盛,所需摄入量较成人也就更多。这不,检查结果显示,小茜果然缺少了一种十分重要的元素,叫硒。该元素于人体而言十分重要,在人体内无法合成与储存,只能通过食物摄取。后来经询问得知,小茜在家中被爷爷奶奶宠坏了,挑食问题十分严重,食物摄入单一也就导致了微量元素硒的缺乏。据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我国居民每天硒元素摄入量至少50微克。硒元素到底是何方神圣,为何如此重要呢?接下来且听我娓娓细谈。
一、硒元素的重要性硒是一种化学元素,也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
据北京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研究发现,硒元素有促进生长、保护心血管和心肌健康、解除体内重金属的毒性、保护视器官的健全功能和视力、抗氧化、抗病毒、抗癌、抗衰老以及增强免疫等作用。
硒元素的缺乏可能与癌症、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肝硬化、不妊症、糖尿病、白内障等40多种疾病有关。严重缺硒会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如流行克山病和大骨节病。
克山病是一种地方性心肌疾病,曾在年在黑龙江克山县大规模暴发流行,患者表现为心肌的变性、坏死。后来据调查得知,该病于当地为低硒地带,当地居民头发和血液中的硒明显低于肺病区居民,故导致了克山病的大规模发生。大骨节病为地方性骨关节病,于克山病相似的是,它也主要发生于硒元素缺乏的地区。
因此,适当提高硒的摄入量,对预防某些疾病、维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日常生活中含硒较多的食物有肉类、大米、谷类等。蛋类含硒量多于肉类,如每克食物中,猪肉含硒10.6微克,鸡蛋含硒23.3微克,鸭蛋含硒30.7微克,鹅蛋含硒33.6微克,人参含硒15微克,花生含硒13.7微克。除此之外,硒元素还存在于许多海产品中,如大虾、金枪鱼、沙丁鱼等。
二、专家:国人硒元素摄入普遍不足硒元素对于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令人惋惜的是,我国居民硒元素的摄入普遍不足。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42个硒营养缺乏国家,中国是世界上缺硒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缺硒的省份占全国总面积的72%,其中30%为严重缺硒地区,约7亿人生活在低硒带,缺硒人数高达几千万。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与硒元素地域分布不均、百姓认知不足有关。
表:不同身体状态及工作类型每日硒的推荐摄入量首先是硒的地域分布不均。硒在土壤中呈不均匀分布状态,大部分地区土壤严重缺硒。尽管中国的硒储备量仅次于加拿大、美国和比利时,位居世界第四位,但是各个地区分布不均,缺硒地区的食物含硒量低,造成当地居民膳食硒的摄入量不足。
另外,我国在—年间才开始推广投硒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近些年,百姓才开始逐渐意识到硒元素的重要性。与欧美国家相比,我们晚了数十年。所以说,我国居民硒元素的摄入量普遍不足这一现象也就得到解释了。
其次,食物单一以及不科学的饮食结构也会影响人体对硒的吸收。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对硒的吸收能力降低,但对硒的消耗量却是增加的,因此中老年人更易出现硒营养素的缺乏。许凌凌等专家还发现,当人体遇到缺乏维生素E、缺铁、含硫氨基酸含量降低、受惊、细菌感染等情况时,对硒的吸收也会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三、硒元素虽好,可不能贪多哦!鉴于目前全球范围内,与硒营养相关的研究比较广泛,大家都知道了硒的重要性,可对于硒元素摄入过量造成的危害、补硒方法、补硒剂量都存在一定知识盲区。人体补硒应根据对身体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遵照“缺多少硒补多少,不缺不补,食补为主、药补为辅”的原则。凡事讲究适可而止,硒作为一种微量元素,重在“微量”,一旦其积累过多,必将造成毒害作用。临床上,硒摄入过量而致的硒中毒,分为急性硒中毒和慢性硒中毒。
急性中毒通常是在摄入了大量的高硒物质后发生,每日摄入硒量为~mg/kg时会导致急性中毒。患者会出现脱发、皮疹、发生四周神经病、牙齿颜色斑驳,严重者甚至可能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慢性硒中毒往往是由于每天从食物中摄取~μg硒,像从事冶炼、加工、提取硒的从业人员,长期接触小剂量硒化物的蒸汽和粉尘,长达数月之久才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脱发、脱指甲、皮肤黄染、口臭、疲劳、抑郁等症状。
由此可见,硒元素的过度补充于机体同样不利,硒元素虽好,可不能贪多哦。
硒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不广,但其却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日常生中适量地摄入硒,对维持生命活动、保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可若摄入量过大,也将会出现毒害作用,所以说把握一个度是十分重要的。
要想知道自己是否缺硒,医院进行硒元素的检测。如果出现了缺硒,可按医嘱进行补充,或自行购买保健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用。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保健品里不仅含有硒,还含有其他成分,如矿物质、维生素等。所以在服用时一定要明确其中的含量,结合自己的饮食和所用药物,避免发生过量或与药物相冲突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