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正是河北坝上地区马铃薯收获的季节,在该市察北管理区那一望无际的土地上,一辆辆大型拖拉机牵引着收获机械犁过黑色的土地,一颗颗肥壮的马铃薯翻滚而出进入传送设备,顷刻间装满了车厢。
“这是里是雪川经营的马铃薯种植基地,每亩平均产量在4吨左右,在我们这里打工,一年能够挣到3万多元的工薪。”在田间忙碌的村民刘晓伟告诉记者。
刘晓伟口中所说的雪川,就是雪川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土生土长于张家口坝上的企业,不仅是当地最大的马铃薯企业,也是国内领先的涵盖马铃薯新品种选育、种薯繁育、规模化种植与贮藏、马铃薯食品综合加工等环节的马铃薯全产业链企业。在马铃薯育种、农业技术开发、马铃薯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创造了多个行业第一。
雪川农业马铃薯育种大棚。
优种优育紧跟世界前沿
今年5月5日发到5月8日,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圆满完成历史使命返回地球,在这一太空巡游中,雪川农业作为被国家科研部门确定优选育种企业,首次将自己的马铃薯实生种子由飞船送入太空,力图让其能够通过太空特殊环境作用产生诱变从而形成新的品种资源。
雪川农业之所以在全国众多的马铃薯生产区域和生产企业中脱颖而出,获得这一独特机会,是因为这家企业经过十多年奋斗,马铃薯育种质量已走在国内前沿。
“品种是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芯片’,技术是马铃薯生产的关键。”说起马铃薯育种,雪川农业创始人王登社总是激情昂扬。这个坝上汉子年张家口农专毕业后,成了张家口坝上农科所的一名科研人员,主要从事马铃薯种植和研究工作。
从走进这个行业开始,王登社就把整个身心投入马铃薯深度开发中,一系列基础常识像刻画一样烫烙在他的脑海中: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十六世纪中叶被引入中国,由于其适应性广、丰产性好、营养丰富、经济效益高,在我国各个生态区域都有广泛种植。现在已经成为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种植面积就只有多万亩,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国内马铃薯育种主要以高产、抗病为目标,育成品种类型单一,优良种子资源缺乏,各类专用品种几乎就是空白……
为了在加工品种栽培领域走出新路,年,王登社加入马铃薯跨国公司辛普劳,希望学到国外的马铃薯产业生产模式和管理技术。
种资源创新和品种选育周期非常漫长,育成1个新品种需要10年左右时间。在中国建立一整套马铃薯新型种植模式更是不易。那会儿的王登社像“长”在了马铃薯种植基地,从选择适宜种植区到规划种植,从种薯质量到水肥条件,从传统种植到机械化规模化种植,在美国专家试验十年都没有成功的情况下,他将加拿大薯条加工专用品种“夏波蒂”的亩产在国内提高到世界同等水平。同时,他还总结出了一整套“夏波蒂”高产栽培技术和生产模式,一举解决了我国薯条加工工业的核心难关,结束了中国人自己不能生产薯条原料薯的历史,我国薯条原料马铃薯的工业化生产也由此发端。
年,王登社回到察北管理区,成立张家口雪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那时开始,公司每年投入上千万元资金进行马铃薯优种优育的科技攻关,通过10年奋斗,先后从国内外收集和引进马铃薯品种资源近百个,通过田间变异、室内杂交结合现代育种技术,开展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先后完成了“雪育”系列新品种及品系28个。其中8个品种已获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保护证书,9个品种正在通过DUS测试,7个品种通过品种登记。其中用于薯条加工的专用品种已成为目前国内薯条加工的换代品种。
雪川农业现代化组培室。
年,雪川再次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投资1.2亿元,在察北管理区建成省级马铃薯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黑龙江省农科院、中国农科院环发所、沈阳农大、华南农大等国内外马铃薯科研机构及院校合作,每年投资万元左右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标准的研究开发。这时的雪川,组培车间已经达到平方米,智能化微型薯温网室达到平方米,另外还有平方米马铃薯产业技术研究院,成为国内马铃薯全产业领域技术研究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
走进有着多平方米的室内杂交育种车间,每年配制杂交组合38——个,一般情况下可获实生种子30——60万粒。通过对实生种子培育,每个产季能够获得无性一代10—20万粒,然后在全国不同生态类型区域进行后代材料种植筛选,通过10这10万—20份?材料逐年选择与淘汰,最终可选育出1-3个超越亲本苗头品系,最悲惨的时候连一个也没有,这样一个循环过程快则需要7-8年时间。”从河北农大研究生毕业在雪川育种行业工作3年时间的技术员朱永冬对此深有体会,“经过以上措施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还要放到大田进行试验,才有可能大规模推广。这种艰辛和漫长的育种过程是我们研究人员必须承受的考验。”
通过持续不断地投入,雪川的育种工作走到了国内前沿水平,成为农业农村部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系列新品种已累计推广种植万亩。新品种的使用也使雪川种植户的平均亩产由1.5吨左右提高到3吨以上,农民每亩地增收多元,累计增收达30多亿元。
“好种子的威力是无穷的。一个好品种往往能带动一个地区农业生产跨上新台阶。”黑龙江省农科院常务副院长王贵江表示,雪川农业的马铃薯培育种植是非常成功的。秋收季节,他同七位马铃薯专家参加雪川在黑龙江克山县的马铃薯田间测产,最终结果是平均亩产达到5.74吨,一举刷新黑龙江省马铃薯单产历史记录。据当地业部务门介绍,目前,克山县优质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0.45万亩,全县马铃薯平均单产3.5吨,比以前采用传统种植模式增产增收30%以上。
王登社告诉记者,雪川的付出是值得的,因为他们得到了国家农业部门的认可,目前国家马铃薯品种改良中心华北分中心已经在察北管理区落户,中国科学院、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美国大自然协会等一大批马铃薯科研院所将与当地合作,打造马铃薯科研项目孵化器和雪川的马铃薯大学。未来,察北管理区将成为汇聚马铃薯科研、成果转化、科技辐射的“薯业硅谷”。
精深加工敢与全球名企掰腕
品种改良攻关成功让雪川决策者感到兴奋,但并没有让其感到满足,因为他们在全产业链开发上看到更大商机。
王登社在薯制品行业打拼多年,不仅对马铃薯育种动向了如指掌,对马铃薯精深加工也是知之甚深。他清楚地看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加大,许多国际连锁快餐企业转向中国开拓市场,大幅增加餐厅数量,中国政府也大力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发展,这使得我国马铃薯总产量占到全球21%。马铃薯种植规模虽然扩大了,但国内深加工严重滞后,比例还不足总量的18%。十年前,冷冻薯条生产在国内市场占比还不到5%,仅此一项,每年就要进口冷冻薯条10万吨以上,年耗外汇2亿多美元,并且还在以每年近30%的速度增长。
市场有旺盛需求,这就是商机所在。雪川管理者决定依托强大的制种和种植优势,进军马铃薯精深加工领域,延伸产业链条。
年,雪川决定将种业积累起来的所有资金投入到精深加工领域,规划建设一条年产2万吨薯条的生产线。在作出决定时,国内还很少有人开发这一产品并成功。既缺乏资金,也没有加工机械设备,几经周折,雪川与一家荷兰公司签署万欧元购买成套设备的协议,并把交货日期确定在年3月。可就在雪川建好厂房,等待对方上门安装生产线的前夕,荷方突然传出消息,由于经济危机影响和荷方银行抽贷,雪川的合作公司陷入破产程序,不能履行合同。面对这种鸡飞蛋打的危机,雪川决策者紧急飞往荷兰,通过一番联络协调,终于在该企业破产前达成协议,让合作商将其生产线的采购合同转包给另外一家采购公司。可这样一来,不仅采购合同比原计划推迟多半年,而且原来确定的对方帮助调试生产线、负责初期生产技术指导等有利条款都因为公司变更而被取消,前期30%的预付款也一并打了水漂。
初期,雪川虽在对外交往中吃了暗亏,但有了教训后的雪川人并没有气馁,而是调整心态,大干快上,使得生产线很快投产达效,成为国内第一家大规模生产薯条的企业,实现当年投产当年盈利,并很快在市场上闯出不错的名声。
由种业成功向精深加工领域拓展,雪川人没有觉得这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但在国际上却引起一些薯业生产巨头的高度重视,他们认为,雪川有着国际一流的种业,有着几十万亩的生产基地,再实现精深加工,这等于有了全产业链优势,前景不可限量。
雪川农业现代化生产车间。
一家在全球靠前的国际薯制品加工企业深度调研后,向雪川伸出“橄榄枝”。经过几轮洽谈,双方决定共同投资10亿元资金,在雪川公司注册地分两期建设年产10万吨的薯条精深加工企业。
合同签订后,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一期5万吨薯条生产线很快达产达效,取得了不错的效益。可到了建设二期工程的当口,有了私心的合作方不仅以种种理由滞缓工程上马,还背着合资公司,大量进口其母公司产品在中国销售,另外还以其母公司的名义请大批国内经销商到国外考察,让他们销售该公司的进口产品,考察所花经费却让合资公司“买单”。这种严重反合同约定的行为使得双方合作陷入“死胡同”。多方交涉无果的情况下,雪川决策者决定与对方实施真正的“分手”。
敢越激流险滩,迎来万山飞度。“分家”后的雪川用不到一年时间独自完成另外5万吨生产线的扩产工程,这使得雪川冷冻薯条生产能力突破10万吨大关,产品也先后通过ChinaG.A.P.、GlobalG.A.P.、IS、ISO20、BRC双A认证,符合欧洲零售商联盟要求标准。
近十年激流勇进,目前的雪川,年加工马铃薯原料30万吨,生产冷冻薯条15万吨、全粉1万吨,成为拥有众多精深加工产品的亚洲最大马铃薯加工产业集群。其竞争力跨入中国冷冻马铃薯加工先进行列。雪川马铃薯加工业改写了中国马铃薯冷冻产品进出口格局,截至今年6月底,冷冻薯条的国产化率超过市场总量的60%,雪川食品所产冷冻薯条不但出口东南亚,还向日本、澳大利亚及欧洲出口。
“回忆雪川的奋斗历程,充满艰辛和苦涩,但获得成功后的自豪和喜悦也难以言表。”王登社告诉记者,现在雪川在国内已经成为民族企业的典型代表,许多国外薯业巨头都看中雪川的影响力,多次找上门,表示愿意以溢价几倍的条件全资收购雪川。面对这样的诱惑,雪川心中自有明镜:目前雪川是国内最大的马铃薯冷冻产品生产企业,市场份额三分国内产品天下。如果为了眼前利益放弃经营,无异于葬送中国马铃薯产业,让马铃薯产业重蹈大豆产业的覆辙。
“为了产业发展和民族利益,不管外国企业给出再好的条件,我们都不能出售,而且还要尽快做大做强,让薯制品市场尽可能掌握在国人手中。”王登社表示。
雪川农业冷冻薯条加工生产。
科学种植可与业界名家比肩
年11月,由农业农村部组织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负责人培训班在福建省南平市举办。雪川农业作为大会推荐的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典型企业应邀参加会议,董事长王登社作为主讲嘉宾之一,在会上做典型发言。大会组织者之所以这一安排,是要让受邀出席的代表共同分享雪川农业创建马铃薯产业联合体的经验。
年,雪川为了将推进马铃薯业科学种植与坝上地区产业化扶贫融为一体,与当地政府一同创造了“龙头企业牵头、多方人员入股、贫困户保底收益”的新模式,由雪川农业牵头组织河北坝上名农民、27名返乡大学生、35家种植合作社,联合出资万元,成立雪岩农民合作联社,同时租赁政府废弃的沙坑,建成总储量8万吨的现代化马铃薯仓储库。在这一模式中,政府负责组织监管,雪川农业负责运作,仅仅一年时间,联合体就获得分红收益余万元,新模式很快受到各级政府重视。
从这一点不难看出,雪川农业不仅在育种和加工上走到行业前列,在科学种植,带领百姓致富上也毫不落后,尤其在高效种植上更是颇有建树。在多年的生产经营中,他们不仅选育出一流的马铃薯新品种,还将种子推广和技术服务融为一体,在全国部署数十个马铃薯优种技术推广站,并通过定期走访和24小时网上服务的方式,及时解决种植户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免费向各地农民推广高效种植模式和种植技术,让群众在雪川科学生产体系下轻松致富。
雪川农业大规模机械耕作场景。
察北管理区沙沟镇种植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这块亩连片土地上,雪川建立现代化耕作体系,耕地、开垄、播种、收获全部采用机械化作业。尤其是田间管理上,实施了全智能化水肥一体滴灌式高效管理模式。在基地生产现场,雪川农业发展总监程小飞告诉记者:“这项智能滴灌技术能减少管理成本80%,而较以往采用的喷灌技术,能够节水40%以上,节肥15%以上,平均亩产能够达到3吨以上,被作为全省样板加以推广。目前,这个项目已接待一百多批参观者,对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和促进资源节约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采访中,张家口察北管理区党工委书记卢东宏对记者说,如今,雪川农业已经拥有16万亩自营机械化农场,3座马铃薯仓储物流及精深加工产业园,建成产能0万株脱毒种苗、万粒原原种组培微繁中心和工厂化快繁中心,年繁育各等级种薯10万吨,年加工30万吨马铃薯,带动农民增收达30亿元以上。仅在察北一地,每年土地流转支付当地农民的租金达万元以上,为当地新增就业岗位多个,季节性非全日制用工0多人,累计发放职工工资及福利4亿元。
雪川农业采收早熟商品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