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黑龙江多地脱贫成果喜人

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之年。今年以来,黑龙江省对标对表“两不愁三保障”,整合帮扶资源,因户因人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不折不扣完成剩余脱贫任务,确保脱贫攻坚圆满收官。

齐齐哈尔市泰来县

“微产业”走出增收新路径

齐齐哈尔市泰来县积极探索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机制,创新扶贫车间建设模式,走出了一条以就近就业为原则、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扶贫车间为载体的脱贫新路子。

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引领、能人带动、群众参与”的总体思路,泰来县利用闲置村办公室、校舍和农家小院等场所,因陋就简将35个扶贫车间建到“群众家门口”。采取车间务工、家居代工“整零结合”方式,最大限度降低务工就业门槛,让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走进车间、务工增收。通过送岗上门、就近就业,群众实现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

针对发展庭院经济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低、管理方便等特点,泰来县依托果蔬种植加工、规模化畜禽养殖龙头企业,引导鼓励农户在自家“小菜园”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将“小菜园”变成“增收田”。开展“千名干部”认领“千家小院”活动,名干部帮助户贫困群众发展庭院经济,户均增收可达元以上。目前,发展庭院经济已经成为全县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不仅“足不出户”实现增收创业,更激发了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为进一步打通农产品产销“最后一公里”,培育消费扶贫新增长点,泰来县在城市中心打造扶贫夜市,发展“地摊经济”。按照“统一疫情防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划定摊位、统一消防保洁”的模式,将扶贫夜市规划为扶贫产品、餐饮小吃、生活日用、绿色果蔬四个区,设摊位余个,拉动就业近千人。在14个乡镇展位,优选全县35个扶贫车间、51个“一村一品”扶贫产业项目和贫困群众自产的绿色果蔬、禽蛋酱菜、木耳干菜等农产品,乡镇主官站台“叫卖”,党员干部带头“扫货”,广大群众踊跃参与。扶贫夜市的建设,不仅拓宽了消费扶贫渠道,还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齐齐哈尔市克山县

靶向定位促农增收

克山县聚焦脱贫重点,突破脱贫难点,把“精准”贯穿扶贫脱贫全过程,医疗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多箭齐发”全力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克山县河南乡二河村吕桂茹说:“我家这蔬菜棚,我们负责种,村上领导帮我们销售,别看这个小棚子,一年能出多块钱呢,我家一共种了五个小棚子,效益非常好。”在二河村,像吕桂茹一样搞起庭院种植的还有户,种植果蔬达到了多亩,村里通过帮扶责任人帮销、帮扶企业定销、村里销售能人代销、联合美团直接配送等销售途径,打通村民应时蔬菜销售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相比于河南乡二河村的庭院经济,与之毗邻的克山县双河镇联心村,却以养殖业让脱贫户实现了增收致富。

克山县双河镇联心村脱贫户艾亚洲高兴地告诉记者,“我养的大鹅已经订出去了,块钱一只。”双河镇镇副镇长赵春玲说,现在脱贫户发家致富愿望非常强,都想通过双手改变自己的生活。春季镇里为有意愿、具备养鹅条件的户贫困户,每家发放鹅雏10只,请专业农技人员定期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保障存活率和饲养质量,现在部分鹅雏已经出栏,可实现增收元。

克山县利用马铃薯、大豆、鲜食玉米、棚室蔬菜等产业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优势,实现了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贫全覆盖。今年,克山县扶贫产业收益有望突破万元,户均可增收0元左右,大部分建档立卡户实现了产业多重覆盖。

齐齐哈尔市依安县

“黑土黄金果”调活生产结构

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依安县先锋乡结合实际,充分挖掘地方特色产业,为建档立卡户“量身订制”了一套脱贫方案。幸福村志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气候条件、土壤特性、农民种植习惯,开发小菇娘种植,并通过合作社带动,打出了黑土黄珍珠特色品牌,使小菇娘畅销全国各地。

“我们现在的生产已经正规化,正在向规模化发展,现在已经有了稳定的订单,以后的路会越走越红火的!”依安县先锋乡幸福村党支部书记王志国说。幸福村志国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采用温室育苗移栽、小拱棚移栽、裸地种植等方式种植菇娘。为提高菇娘产量和质量,志国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聘请专家指导,严格按照生产技术规程操作,如今,合作社生产的菇娘注册有绿色食品标识的“黑土黄金果”品牌,已远销山东、广东、浙江等地。

“合作社每年秋收都找我们,问我们要不要来上工,那我们必须得来啊!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能多挣一些钱,真是太感谢合作社了!”幸福村建档立卡户张大爷说。特色农业调活了结构,解决了就业难题,增加了村民收入。据了解,志国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今年小菇娘喜获丰收,大地小菇娘1亩地收获达0斤左右,每亩可获纯利润0元。大棚种植小菇娘每亩收获0斤左右,每亩可获利润元—元。

双鸭山市宝清县

特色产业齐头并进

朝阳乡——鲜食玉米铺就金色扶贫路东晟食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鲜食玉米生产车间里,多名工人在流水线上紧张地工作。该公司总经理汪宇告诉记者,这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采摘加生产用工将近人,每年带动附近村民增收万元。年,公司总销量为1多万棒,实现销售额0多万。该项目采用“村集体积累+贫困户增收”利益联结模式,共计带动64户贫困户户均增收元,带动村集体增收元。今年,宝清县朝阳乡的东晟食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在县扶贫开发服务中心的支持下新建生产车间0平方米,总投资多万元,其中,扶贫专项资金万元,日加工能力可达万棒。经过3年的发展,“绿塔”玉米基地由4多亩发展到1.36万亩,预计今年成品玉米年产量将收获0万棒,产值1.6亿元左右,将带动全县户贫困户增收。

夹信子镇——“小菜园”种植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宝清县夹信子镇团结村贫困户于凤艳夫妻俩在自家小菜园里种了平方米的白鲜皮。她告诉记者:“种白鲜皮省心省力还赚钱。镇里号召我们在房前屋后的小菜园种植,每年给我们1元的租赁费和劳务费,4年后包收,还能赚一大笔钱。”顺安康药材种植基地是夹信子镇大力扶持的一家中药材龙头企业,企业每年拿出7.8万元,与镇里一起帮扶户贫困户在自家小菜园里种植白鲜皮,全力推进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加强对贫困户的扶志扶智培训。该基地对精准扶贫户免费提供种苗,支付给贫困群众土地租赁费和种植管理劳务费,全程提供技术指导,保障中药材产量和质量;在村里建设起0平方米中药材精深加工厂,可带动多人在工厂、基地就业。

近两年来,夹信子镇将发展中药材种植业作为促进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增收,助推精准扶贫的重大举措,大力鼓励农户发展北药种植业。结合贫困户大都年老体弱的特点,鼓励贫困户利用自家房前屋后的空地发展“我有半亩园”白鲜皮种植,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全力推进“中国白鲜皮之乡”建设。同时,实施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经营,为药企提供本地道地药材,支持引导“龙头+基地+农户”的联合体,以龙头带基地,以基地带农户,发展北药订单种植,把北药市场做大做活,形成了“产业连体、合作连赢、富民强社”的发展目标。截至目前,夹信子镇户贫困户全部加入了“我有半亩园”白鲜皮种植项目。全镇共有3个中药材种植基地、1个初加工企业,中药材在田面积亩,其中,白鲜皮亩。预计年,白鲜皮种植面积将达到2万亩。

小城子镇——小甜瓜成脱贫致富“金疙瘩”梨中村甜瓜种植基地是宝清县精准扶贫产业项目之一。年,宝清县小城子镇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确定了梨中村发展甜瓜种植的产业思路。为帮助村里的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梨中村村民尹玉龙带动村民积极参与,发展采摘园扶贫产业。在镇党委、政府的协调下,县扶贫开发服务中心投资37万元建设了9栋主体大棚,每栋平方米,当年大棚投入使用,全部种植甜瓜。年,基地实现销售额17万元。

七星泡镇——木耳产业助力脱贫摘帽在宝清县七星泡镇胜利村恒利黑木耳农民专业合作社木耳基地,毛茸茸、肉乎乎的50万棒地摆木耳整齐排列,很是壮观。据介绍,该扶贫产业项目每年带动全村21户贫困户每户年均增收0元,带富了村民,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年,胜利村摘掉了贫困村的“穷帽子”。

胜利村是贫困村,年,在镇政府积极配合下,在驻村工作队和镇政府的支持建设下,胜利村按照“发展新型产业,发展特色农业”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和闲置劳动力,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成立了宝清县恒利黑木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了占地面积2平方米的木耳基地。合作社由张恒军等6人组成,旨在建立一个能带动胜利村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带动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辐射带动其他村民发展黑木耳种植,从而提高全体村民经济收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兴村富民的目标。合作社成立以来,充分利用地缘和产业优势,始终坚持“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的原则,充分利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渠道培育发展壮大木耳扶贫产业,带动广大村民共同致富。

年,合作社投入资金58余万元,县扶贫开发服务中心投入扶贫产业项目资金31.01万元,基地种植了15万袋地栽木耳,当年,木耳共采4茬,收获干木耳1.6万斤,产值50万元。注册“恒鼎源”商标,采用线上线下并进销售模式,产品销售到上海、江苏等地,极大地提高了社员的收入。当年,胜利村11户21人脱贫出列。

年,恒利黑木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大规模,投入资金45万元购置生产设备并建立制菌车间,新建大棚与晾晒棚。合作社自己生产菌袋,成本降低了,效益提高了。当年,合作社共生产、加工黑木耳产品20多吨,销售收入万元,利润40余万元,胜利村所有的贫困户全部脱贫出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12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