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藤丰隆曾在《满洲国警察小史》中提到过这么一位叫“王明贵”的人物,此人在日本人的心目中以“狞猛”出名,其威慑力甚至可与斯大林、毛泽东相提并论。
有些时候,敌人的评价比真金白银还要实在,那么王明贵究竟做过什么,让日本人闻风丧胆到这个地步呢?
王明贵,年参军,抗日期间在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中担任过连长、团长以及第3师代师长等职务。
(王明贵)年初,王明贵的老军长杨靖宇殉国,东北抗联的斗争进入了一段异常艰难的时期。
王明贵本就是迎难而上的性格,因此他将日伪在平原地区的重要据点之一的克山县作为首要打击目标,认为只要把这个伪满统治下的所谓“模范县”端掉,就能把“铁打的满洲国”捅出一个大窟窿来。
奇袭克山
从3月起,王明贵便开始组织小股兵力不断在克山一带袭击日伪军警,以摸清敌人在克山县内外的兵力部署和防御设施等情况。
据察,城内总兵力共有上千人,其中以西门以及监狱、银行等部门的守备最为森严。县城外围筑着一道两米多高的围墙,并设一道八尺深的壕沟,街中心还设有炮台以及沙袋筑起的工事等。
由此,王明贵得出结论,攻打克山不宜强攻,应取声东击西之法,将敌守军调出克山县后,再寻找突破口进城,以期速战速决。
(伪满时期的东北某旅馆)根据这一作战方案,王明贵、王钧等抗联将领开始在克山附近的北兴镇、拉哈镇等讷南一带频繁展开活动,这样一来,克山的日伪军只得出城“围剿”抗联部队。
此时已是9月,正近秋收时节,苞米地里已笼上了“青纱帐”,抗联战士们在郁郁葱葱的高粱玉米等作物的掩护下如鱼得水,每次放完枪就走,耍得日伪军很是气急败坏。
9月下旬,日伪军下令放倒青纱帐,强迫农民提前收割作物,王明贵遂当机立断,决定不日攻城。
9月25日凌晨,王明贵、冯仲云、王钧等率领三、九两个支队急行军赶到了克山县城外克北公路边的一片高粱地中。
为了使攻城计划顺利进行,王明贵命令战士们不得发出半点声响,遇人就扣留,遇到猪闯进田地则慢慢将其驱赶出去。隐蔽一天并非易事,抗联战士们忍受着蚊虫叮咬,皆不做声。
傍晚,城里的地下党员侦察过敌情后回报,已经探好了路,可以准备开始行动。
王明贵随即下令攻城,三、九支队纷纷开始向城边运动,王明贵率三支队攻打炮楼、伪县公署等要地,九支队负责控制伪军第19团团部,并随时准备阻击日军守备队的反扑。
“缴枪不杀!我们是抗日联军,中国人不杀中国人!”
伪军们看着眼前如神兵天降般的抗联战士,怎么也想不到事态是如何发展成这样的,只得乖乖做了俘虏。
相比九支队一枪未开便完成任务,三支队这边的战况就颇有些激烈了。
战士们搭起人墙,正翻过高墙准备进入伪县公署后院时,不慎被伪军发现,两方人马瞬间拔枪相向,战士们用手榴弹、机枪等武器向前院勇猛冲锋。
霎时间,枪声、爆炸声响成一片,我军火力越来越猛,敌人逐渐露出败势。
(东北抗联战士)二十分钟后,战斗基本结束,王明贵等攻下炮台后,押着一个日本科长踹开了监狱的大门,将两百多名被折磨得蓬头垢面的同志一一解救了出来。
枪声、喊杀声、“犯人”们的脚镣声响彻夜空,抗联各部结束战斗后,迅速带着缴获的枪炮子弹向尖山子、杜家围子撤去。
年,在东北抗联大多部队都撤入苏联境内休整的时候,依然活跃在松嫩平原上的王明贵部队无疑成了日军最大的噩梦。克山被攻下后,各地的日本“开拓团”都对“王明贵匪”又多了几分畏惧。
血战库楚河
作为一个军人,王明贵始终认为自己的使命就是打胜仗,因此一直对自己军人生涯中的唯一一场“败仗”耿耿于怀。然而在日本人对那场战斗的记载中,却称“锹田讨伐队在与王明贵匪交战中遭到重大损失”,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年初,王明贵率领的抗联第三路军三支队受到了日伪的连续两次伏击,三支队伤亡过半,一百多人的队伍只剩下了25人,其中还有一半都是伤员。
王明贵边打边撤,准备将伤员送到苏联养伤,再带着支队主力回到嫩江平原继续打游击。
1月31日夜,正当部队行至黑龙江边时,锹田德次郎指挥着讨伐队向他们发动了攻击。
早已人困马乏的战士们只好强打起精神作战,夜色中,子弹从四面八方呼啸而来,有几名战士瞬间中弹,从马背上跌了下去。
王明贵当机立断,决不能在马背上当活靶子,遂命众人速速下马,到低洼处隐蔽身形。早已视王明贵为“袋中之鼠”的锹田德次郎见状,便准备分兵对其进行合围。
讨伐队全是步兵,在雪地作战中占不了多少优势,王明贵于是瞅准时机,果断率部向讨伐队指挥部扑去,主动发起了一场殊死对决。
而日伪军一直到三支队的战士们打到跟前,才堪堪反应过来慌忙应战,最后在抗联战士的铁骑下被打得落花流水。
士兵们逃不掉又打不过,连讨伐队队长锹田德次郎、副队长井泽寿一等指挥官也成了王明贵的枪下亡魂。
不久后,王明贵率部到达苏联境内基地,麾下战士只余下寥寥11人。
记者后来采访王明贵时,提到这段历史,老将军听了半天没有吭声,最后忿忿道:
“那一回老子西征兴安岭,打了大大小小共16仗,除了这一仗,哪一次让小鬼子占过便宜?你逮着这一仗问是什么意思?”
王明贵身上,有着中国军人的血性,这一仗虽伤亡惨重,却打出了抗联战士的非常胆魄,再次震慑住了日寇。
穿着“王明贵”棉衣的日本人
年8月,随着日军在远东战役的惨败,被哄骗到东北的日本移民也成了弃民。
王明贵当时已是齐齐哈尔苏军卫戍司令部副司令,在经年累月的战斗中,本应对日本人恨之入骨的他,却在面对这些开拓团移民时,露出了仁慈的一面。
这年冬天,这些日本移民们被收留到了牡丹江的一个寺庙之中,日本侨民自助会的负责人从每人那里收来一笔“赔偿金”,交到了王明贵的手中。
“这是小鬼子的赔偿钱。”负责人这么说道。
(滞留在中国的日本侨民)王明贵闻言,有些不理解地看着他:
“他们可不是日本兵,他们中大多数都是老弱妇孺,在日本也是普通民众,是战争的受害者。这钱我们不能要。”
负责人很是为难,因为当初收钱的时候并没有安排专人登记,现在再要还回去也无从还起。
见此情形,王明贵大手一挥,“这样吧,马上过冬了,你就拿这笔钱给他们置办些过冬的棉衣,你看如何?”
举目无亲的日本侨民们大受感动,谁也没有想到,他们眼中“穷凶极恶”的王明贵将军,竟有这样仁善的一面。众人于是纷纷在棉衣上缝上“王明贵”三个大字,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日本战败后,东北的老百姓还没有从抗日情绪中转换过来,见到不会说汉语的日本侨民就要打、抢,可看见穿着“王明贵”棉服的日本人却停下手来,从此绕着走。
只因为人人都知道,王明贵是抗联有名的勇将之一,是替中国老百姓赶跑鬼子的英雄。
年,记者到日本大阪采访了当年的开拓团成员之一,古川修。老人在记者面前并没有对王明贵评价太多,可他的弟弟却在无意间透露道,“那的确是一个仁将。”
(王明贵将军,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记者推算了一下此人的年龄,当年日本战败时他才不过6岁,一个对中国知之甚少的日本人如何能在几十年后的今天说出这样一句话来?
可想而知,古川修等日本人对王明贵将军的情感是何其复杂,以致于时过境迁,依然对其又敬又怕。
古人云,仁者无敌。
王明贵将军至情至性,至仁至义,实是中国军人之楷模,中华民族之荣光!
文/木中青
参考文献:《日军眼里的抗联将军王明贵》《世纪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