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克山病,了解发病机制是关键一步

年,一种病发急骤,患者多出现胸闷、恶心、吐黄水、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的疾病在黑龙江省克山县大流行,不仅发病急,死亡率也高。病理学改变特征为心肌实质的变性、坏死和修复性瘢痕,心脏呈肌原性扩张,心腔扩大,室壁趋向变薄。两个月内死亡36人,因病因不明,就以地名命名为克山病。

经过老一辈专家几十年的攻坚克难,二十世纪90年代,曾肆虐15个省个县,累及1.2亿人的克山病被降服,至此以后,克山病急性发作几近绝迹。

在近日召开的克山病所致心衰及血栓形成机制再研究协作组成立暨第一次会议上,中医院宋雷教授指出,克山病作为一种“老疾病”,当时的检查、诊疗手段与如今差距较大,同时,心肌病病因复杂,体现在症状、影像学、生物标志物、病理、分子遗传等多个方面。因此,他建议对克山病现有病例或留存标本进行详细的检查和分类,以揭示克山病发病机制,这是了解克山病的关键一步。

宋雷教授表示,找到克山病的致病基因颇具困难和挑战,但或许可以通过分子遗传手段找出一些倾向性因素。

克山病有多发年(、、)和季节多发(第一场雪、数九寒天、过小年)现象,而且有明显的人群选择性,主要发生在自产自给的农户生育期妇女和断奶后学前儿童,1/3呈家庭聚集。

曾于年到云南楚雄对不明原因的心原性猝死病例进行监测与研究的中医院王红月教授表示,克山病的病理改变是非特异、特殊,但可鉴别的。

当前关于克山病病因的讨论主要集中于硒缺乏、营养不良,以及病毒感染,但均未确认。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克山病病例分布于从东北至西南的低硒地带,但低硒地区并非都发生克山病。研究发现,病区患者与非患者的血或发硒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并无差异,且不随克山病高发年度或流行季节而波动,不过口服亚硒酸钠可预防克山病。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谷伯起教授表示,尽管病毒感染作为克山病主要病因尚缺乏足够证据,但从多因素发病角度考虑,在一些地区病毒感染有可能作为条件性因子参与克山病的发病。

美国国家老年病研究所王明屹教授也认为,克山病或许不是由单一因素导致的结果。他解释道,每个个体具有特殊性,正如不是所有硒缺乏人群都会患克山病一样,“对于易感人群而言,硒缺乏、病毒感染,甚至情绪压力都有可能对心肌造成损伤,这是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于克山病的讨论仍在继续,正如北京高血压联盟研究所刘力生教授所说:对于克山病仍有深入研究和探索的必要,这不仅是学术上的需要,也是保障我国人群健康和安全的需要。(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姬薇通讯员贾薇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35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