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满之奇病曾肆虐309个县,影响1亿

中科白癜风医院康复经历分享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1014/11153079059.shtml

上世纪30年代的东北,盛行过一种可怕的地方性疾病——克山病。提起克山病,无人不闻之色变,这种可怕的疾病在当地又被村民们称作“快当病”,意为发病快,病人往往在较短时间内死亡,也被叫做“窝子病”,说的是一得病就有可能绝户。

年,克山病首次在黑龙江省克山县被发现,因此得名。主要症状是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脏扩大,心律失常以及脑、肺和肾等脏器的栓塞。克山病一度肆虐全国六省区个县,病区覆盖人口1.24亿,死亡率很高。

克山病肆虐的年,东三省正处在日本统治下的伪满洲国时期,当时由日本人冈本良三等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此病进行过考察,但没有查出病因,只能将它称作“北满之奇病”。

敬畏生命,救死扶伤

年,31岁的于维汉临危受命赶赴病区进行防治救助与研究工作。初到病区,于维汉就在黑龙江克山县农村目睹了一个小女孩因克山病在短短两小时里去世。此后他和救治组的医生们又接连收治了许多类似的病例,这些病例几乎都在诊断后的数小时里去世。

于维汉

医院里人们在痛苦挣扎,一名14岁的小男孩用微弱的声音对他说道:“我死了,把我埋在妈妈脚下吧。”这个幼小生命的逝去,给了于维汉很大的感触。

从此以后,哪里有克山病病人需要救治,那里就有他的身影。

于维汉顶风冒雪赶去抢救病人

每次到疫区考察,老乡们一听到于老师来了,十里八乡的都会赶来迎接,像见到亲人一样。提起他,富裕县繁荣乡村民周文华鼻子一酸:“治好病临走他还给我一百块钱,提起他来我都有想哭的感觉。”

送走瘟神,造福后人

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于维汉跑遍了所有病区,调查了近两万人。

他常常要赶几十上百里的山路去诊治病患,饿了就吃农村人都难以下咽的冷饭馊饭充饥,困了就窝在病人身旁眯一会儿。

于维汉利用超声手段检查慢型克山病病人

年,于维汉试用葡萄糖代替樟脑,采用亚冬眠适当补液的方法抢救急症病人,成为克山病防治史上的一大突破。急性克山病的治愈率由30%提升至95%。

年,他提出了克山病病因假说,指出克山病发病与单一膳食条件有关,是一种与营养因子有关的地方性心肌病。

年,于维汉在富裕县建起了克山病防治观测站,通过临床实践,他找到服用洋地黄治疗慢型、亚急型克山病的治疗方法。

年,他从病因学说角度做了大量研究工作,进一步明确提出克山病的营养性生物地球化学病因学说,为克山病病因研究开拓了新的途径,也为防治克山病探索出一条新路。

于维汉(左)在光荣村向他治疗好的患者

此外,他提倡居民们丰富饮食结构,也达到了很好的防治的效果。

年到年,32年间,他历经艰辛,拯救了我国黑、吉、辽等16省区个县(旗)、1.24亿病区人口,使病区彻底摆脱了克山病魔的侵扰。

木直中绳,以德行世

于维汉心系病人,也从不忽视家人的感受。二十多年来他每年下到疫区考察,一去就是一个冬天。作为丈夫,他总会在走前为妻子把家中大小事务,包括日用品、食物、炭火都悉数安排好,让妻子没有后顾之忧。

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个慈爱的长辈。孙女于心韵回忆道:“小时候每逢周末到他家去都有好吃的。”他从不因为学习成绩责怪她,反而常常给予许多的鼓励。这些小时候相处的温情瞬间,在她当了母亲后越来越理解了,更加明白了亲情的珍贵。

于维汉在生化实验室指导实验

作为老师,于维汉也在行医的道路上影响着他的学生们。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院院长于波是于维汉的博士生,现在已是国内心血管疾病专家。他曾在克山病研究所做过六年的研究工作。他回忆,老师常常告诫他们:“无论身份贵贱,生命生来平等。治病救人,一定要倾注全部的所学去关心和爱护他们。”

年,于维汉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但他从来不领取院士津贴。年,他用院士津贴设立了“于维汉院士贫困大学生奖学金”,资助贫困优秀大学生。

于维汉(左三)在尹新华、韩福生博士毕

于维汉院士的先进事迹,曾多次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健康报》和中央广播电台以中、英、日文报道。

年11月17日,于维汉因病逝世,享年88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38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