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新闻网10月30日讯(王鹏飞包志强)几天前,克山县摘掉了多年的贫困帽子,但全县党员干部并没有因此减慢脱贫的脚步,而是在防止返贫发生的同时,加快产业带动脱贫的进程,让百姓继续走上小康之路。
克山县年被确定为省级贫困县。多年来,这顶贫困的帽子,压得克山县始终喘不过气来,面对着户人这样的数字,党员干部们始终铭记在心。当脱贫的号角吹响,全县名帮扶干部深入贫困家庭中间,走村入户,研究增收门路,解决生产生活等实际问题,只为让百姓早日摆脱贫困。
如果说贫困是一个家庭的症结,那解决症结的根本办法,就是找到一条增收的渠道。道理谁都懂,但是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
克山县县委书记刘国文告诉记者,克山县的32名县领导与15个乡镇、90家帮扶单位与19个贫困村、名干部与户贫困户全部结成帮扶对子,形成共建联盟。采取扶贫与扶志、扶智、扶技相结合,帮助贫困户谋划增收门路,指导发展生产项目,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增强其“造血”功能。
结对子、找出路,这样的法子,虽然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困难重重。但克山县却通过谋划产业发展,推动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实打实地做了起来。
克山县有着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此,克山县借助马铃薯、大豆、鲜食玉米、棚室蔬菜、电商众筹、光伏发电等产业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优势,整合资金2.8亿元,采取政府引导、资金注入、金融扶持等模式,签订“企业(合作社)+乡镇+贫困户”三方带动协议,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贫全覆盖,其中达到两项产业覆盖的户,达到三项或三项以上产业覆盖的户,产业扶贫收益.8万元,带动贫困户年人均增收元。
为带动贫困户增收,克山县紧紧抓住供给侧改革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机遇,充分发挥马铃薯、大豆、甜玉米等深加工项目的带动模式,通过采取分红、务工、以地入股、扶贫资金打捆使用等多种办法,加快了产业带动扶贫的步伐。其中,围绕鲜食玉米种植,发展精深加工,克山县鲜食玉米深加工生产线总数达到了16条,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加工能力将达到24万吨,居东北三省首位,预计年可带动全县贫困户户均增收元。
克山县是农业大县,农民组织化、农业机械化和土地规模化程度,全省位居前列,全县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面积分别达到85%和90%以上,合作社达到了个。为了充分发挥合作社带动作用,克山县引导贫困户通过带地入社、参股分红、结对帮扶等形式,增加收入。其中,双河乡立涛马铃薯合作社投入国投扶贫资金万元购进大型马铃薯农业机械,承担全镇户人的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年产生利益分配资金18万元,人均分红元,户均分红元。
近年来,克山县还通过抢抓“互联网+”机遇,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振兴发展的新动力,依托全县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完善电商基础建设,健全配套支撑体系,促进了电商产业快速发展。截止目前,全县已发展各类电商主体家,累计实现销售收入余万元。依托“克山印象”商城,帮助贫困户销售绿色有机农产品,受益贫困户余户,户均增收元以上,使小庭院经济走向了广阔的大市场。
未来,克山县将围绕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和防止返贫发生这一核心,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做大做强雪川薯业、长明食品、力维康优贝乳业等重点企业,增强对贫困户的带动能力。同时,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脱贫户建立稳定的产业带动关系,采取“龙头企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家庭农场+贫困户”、“棚室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实施好产业化扶贫项目,鼓励支持贫困户通过各种生产要素参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棚室基地的发展,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产业格局,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增强持续致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