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种子被卡脖子,卡在哪

种子,素有农业“芯片”之称,对国家而言,种子的地位不仅局限在农业,更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筹码。随着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升,我国现代种业发展成果显著。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种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对弱,一些品种、领域和环节过度依赖“洋种子”。洋种子价格高,进口受制于人,更隐藏“断种”风险,必须尽早突破关键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和深化市场改革,提升育种技术和实力,将农业“芯片”早日握在自己手中。

1

洋种子依赖症流行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能实现%自给,玉米、大豆、生猪等种源立足国内有保障。目前,外资企业占我国种子市场份额的3%左右。总体上,我国种子供应有保障、风险可控。

然而,我国种业短板和弱项也不少。比如资源保护利用不够,一些领域育种创新特别是基础原始创新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尤其是在一些地区、一些品种洋种子占比超过80%,甚至几乎完全依靠进口。洋种子不仅市场份额高,价格也远高于国内种子,甚至有的品种“进口的按粒卖、国产的论斤卖”。

黑龙江省克山县素有“中国马铃薯种薯之乡”的美誉,种植历史超过百年。而半月谈记者发现,这里的马铃薯种子多来自海外。年克山县马铃薯种植面积6万亩,其中大西洋品种约占一半。玉米是我国主粮中育种集中比较薄弱的领域。美国先锋公司选育的杂交玉米种子“先玉”推广至今已10余年,是东北、华北玉米产区种植的主要玉米品种。

近年来国产蔬菜育种能力在大幅提升,但辣椒、洋葱、胡萝卜、番茄、西兰花等,不少都依靠洋种育成。根据中国种子贸易协会的数据,年,我国蔬菜种子进口2.24亿美元,占种子进口额的一半以上。西兰花种子进口依存度超过80%,甜菜和黑麦草种子对外依存度达到95%以上。

“有的国外种子确实好。以尖椒为例,国内尖椒种子只能采两茬,国外种子可以采三茬,而且外形好看、市场认可度高,销售好、价格高。”东北某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说。

2

国产种子卡脖子,“卡”在哪?

——原创性种质相对稀缺。在玉米生产利用的品种上,目前外国卡不住我国,但在培育品种源头的种质资源或育种技术方面,外国可以轻易卡住我国。我国玉米种质资源先天优势不足,种质资源是培育新品种的源头和基础,随着玉米品种的推广,种子退化严重。只有种质资源丰富,才能优选劣汰,培育出更多市场需要的新品种。

——资源精准鉴定能力弱。“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护方面,与国外差距不大,但在种质资源精准鉴定方面,比如是否具有高产、优质等性状,还有不小的差距。”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万建民说,我国成立了农业农村部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心,保存资源总量突破52万份,位居世界第二,但目前完成资源精准鉴定的不到1.5万份。

——现有种质资源保护不够。尽管我国物种质源丰富,但许多地方品种正在快速消失。据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实施期限为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初步调查,在湖北、湖南、广西等6省区个县,71.8%的粮食作物地方品种消失,其中不乏优质、抗病、耐瘠薄的特性品种,种质资源保护面临新挑战。

——基因挖掘能力弱。我国科研人员已经做了一些工作,如水稻基因组研究等,但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的研究方面,在“挖掘真正有用的基因”方面,还有待提高,目前创制的有突破性的种子还比较少。“这一点与评价体系有关。从事种质创新的人,所出的成果是资源而不是品种,不能直接变成效益,同时目前尚未形成能够对资源成果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机制。”万建民说。

——科研机构和企业缺乏有效协作,部分品种育种研发水平低。黑龙江种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黄春峰说,国外种子研发多是在大公司,种子资源的收集源于百年积累,起步早、科研投入大。而我国商业化的农作物种业科研体制尚未建立,投入有限、基础薄弱,缺乏有效协作。技术、资源、人才向企业流动不畅。

国际种业早已进入分子育种、工厂化育种阶段,我国部分地区的作物品种仍以常规育种手段为主,靠眼看、凭手摸。分子标记开发与辅助选择、种间杂交与胚拯救、花药培养与遗传转化、基因编辑与分子育种等技术应用少。

3

向科技要自主权

种子是农业的基石,现代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重要品种如果过度依赖进口种子,将导致我国丧失种子的价格主动权和市场话语权。种业的竞争关系到国家、农业产业的竞争能力,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高科技战争。如果国外出现极端断供情况,虽然不会“一卡就死”,但确实会影响我国农业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

握住种业自主权,重在抓好种业创新,要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摆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突出位置。

首先,要加大我国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力度,建设完善种质资源中、长期库,建立完善的种质资源登记管理制度,健全资源保护体系、鉴定评价体系和共享利用体系。

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分院副院长刘喜才建议,加大力度保护已育成的新品种,保证种业良性竞争。对侵犯新品种权的行为加大惩罚力度,让违法者不敢再犯。

其次,尽快启动实施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成果。“十四五”期间,国家应对严重依赖进口的种子设立重大专项并尽快启动实施,以产学研用相融合的创新机制推动产业化,引进专业人才,重点攻关。

再次,理顺科企协作机制,改变育种机制与研发模式。我国尚未形成种质资源利用、基因挖掘、品种研发、产品开发、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组织体系。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出台政策,打破科研院所和企业界限,加强完善科企紧密合作、收益按比例分享的商业化育种科技创新组织体系。

来源:《半月谈内部版》年第3期原标题:《农业“芯片”要握在自己手里:种业创新化解洋种子依赖风险》

半月谈记者:王建

(来源:半月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9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